關于老北京人愛玩兒、會玩兒這一點,老舍曾經在小說《四世同堂》中做過清晰的描繪:“他們會養魚、養鳥、養狗、種花和斗蟋蟀。他們之中,甚至也有的寫一筆頂好的字,畫點山水,或作些詩詞。” 在北京,玩兒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文化。非遺文化中的傳統體育,老北京們就把對玩兒的
15日傍晚前門大街游人如織,大柵欄斜對過的楊梅竹斜街上也有不少往來行人,其中不少都是按照導航尋進一家名為“老北京兔兒爺”店里的市民和游客。兔年臨近,最近這家十幾平方米的小店里每天都被擠得滿滿當當,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北京泥彩塑第五代傳承人張忠強制作的兔
老北京人講究炒菜吃豐澤園,醬菜吃六必居,烤鴨吃全聚德,吃藥就去同仁堂! 今天咱不說別的,就說說聞名于京城的六必居醬菜吧! 六必居的簡介 六必居醬園始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由山西臨汾西杜村人趙存仁、趙存義、趙存禮兄弟開辦。至今已有480多年的歷史,是京城歷
這十年,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取得了長足進展。曾經處于邊緣地位、面臨瀕危窘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多角度找到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連接點,在親近年輕人的同時,也深深影響著時代美感的塑造。如今,非遺正以年輕態引領著新國潮,成為文化生
這十年,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取得了長足進展。曾經處于邊緣地位、面臨瀕危窘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多角度找到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連接點,在親近年輕人的同時,也深深影響著時代美感的塑造。如今,非遺正以年輕態引領著新國潮,成為文化生
昆曲、古琴、書法、 剪紙、京劇、珠算…… 你能數的出來的非遺有多少? 不知道?沒關系! 小編今天帶你回顧 2016年北京市文化局在非遺工作方面的努力 看點 01 促交流 打造京津冀非遺文化品牌 2016年夏季,三地文化部門聯合主辦“第二屆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
京城周末 | 生活方式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要想真切體會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與風土人情,最好的辦法是自己親身去走一走、看一看。“京城周末”欄目將為大家推薦北京的展覽活動、胡同小巷、歷史遺跡、文化小店,讓大家在閑暇周末,走出房間、走進城市,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
孫女正在和劉榮喜一起煮螺。劉俊聰攝 中新網柳州10月19日電題:螺螄粉“鮮爽”的關鍵廣西稻田里的“非遺美食”令人垂涎 作者劉俊聰 大大小小的田螺和石螺,在豬骨熬制的高湯中翻滾,再搭配上香菜、酸筍、羅漢果等十余種輔料,即便相隔甚遠,其獨特鮮香的味道依然能直鉆鼻腔
原標題:“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有哪些?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有哪些? 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
原標題:@榆林人,你的身邊有這么多國家級非遺項目,你知道哪些? 作為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發祥地,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與九曲黃河用其仁厚的身軀,寬闊的臂膀筑起中國古代文明的搖籃,孕育了底蘊深厚的文化瑰寶。非物質文化遺產凝聚著一輩輩人的辛勤和智慧,是人類文明遺存的